返回首页
上海金融报CURRENT AFFAIRS
上海金融报 / 正文
以“价格同盟”应对“价格战”不靠谱
车险盈利需练好“内功”

  近期,车险销售“价格战”有愈演愈烈之势,引发监管层和业界关注。一方面,有关部门对车险费用处理的监管持续收紧;另一方面,多家车险业务排名居前的大公司提议,设定统一的商业车险手续费上限。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目前车险市场日益激烈的“价格战”,“价格同盟”可能起不了多大作用。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鼓励产品创新,通过灵活、精确的产品设计满足消费者丰富的需求,以谋求发展空间。

  竞争方式亟待提升

  近日有消息称,车险市场排名靠前的几家财险公司拟建议车险行业参照广西、陕西和青海三个自主定价系数放开地区的模式,主动向银保监会报送其他各地区商业车险手续费上限,原则上定为旧车20%、新车25%。

  所谓商业车险手续费,是指向保险中介机构和个人代理人(营销员)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手续费、服务费、推广费、薪酬、绩效、奖金、佣金等。为获得更多车险保单,不少财险公司或向保险中介机构和营销员进行其他形式销售费用的对公支付;或以交纳业务保证金、承保利润分成等方式,向其他机构或个人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

  “目前车险市场的竞争方式不对,仅靠每单更多返现,或电话卡、汽油卡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只会让行业走入恶性循环。”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国军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但通过统一车险手续费上限的方式来制止‘价格战’,效果也不会很好。手续费率在一系列车险价格指标中是‘大头’,把这个因素固定下来,其他指标即便上下浮动,价格也基本不会出现太大差异。最终可能发展成车险业务价格趋同,大家都变成一张保单,与商车费改的初衷也不相符。”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某种意义上,统一车险手续费上限类似于“价格联盟”,存在“踩线”嫌疑。对此,王国军表示,“且不论是否合规,从理论上来说,统一的价格联盟大多会造成囚徒困境,最后都会失效。因为联盟成员彼此之间是竞争对手,利益不一致,总有希望拿到更多保单的公司,即便制定了规定,违约的冲动也很高。”

  加快高科技应用落地

  今年以来,国内商车费改的步伐加快。今年3月15日,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商业车险自主定价范围的通知》,标志着第三次费改在四川、山西、福建、山东、河南、厦门及新疆七个地区正式落地。其后有消息称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青海省三地监管已全面开放试点,车险费率自主拟定,试点时间一年、试点结束可能推广到全国。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次费改中,进一步加强了对合规销售的管理。

  广发证券分析师陈福表示,第三次费改与前两次不同,引入了保监会中介监管部共同参与,首次对销售中介进行规范监管,以控制销售费用在中介环节的无序增长。“三次费改的目标是提高赔付率、降低费用率,未来预计中小险企通过投费用换市场的行为将受到约束。”

  除监管层加强规范车险费用处理,车险定价充分科技化也被视为是一个制胜法宝。某资深险企高管指出,随着商车费改的深入,费率放开,各保险公司的核保能力、精准定价能力亟待提升,这就需要利用高科技的数据处理能力。

  “险企自主定价能力提升,还不能完全解决‘价格战’的问题,只有通过科技赋能,针对消费者的驾车习惯给予更精准定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例如,保险公司可以在投保人的车辆上装一个设备,通过行车数据,判断驾驶习惯。要是有穿高跟鞋驾驶、超速、急转弯、疲劳驾驶、违章等不良驾驶行为,投保费用将分门别类地增加,这样消费者觉得公平、合理,保险公司也能赚到钱。在此情况下,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才会成为主流。”王国军还认为,目前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很高,统一的车险信息平台也已建立,均为高科技赋能车险提供了必要条件。

责任编辑:赵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