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行业聚焦CURRENT AFFAIRS
行业聚焦 / 正文
1至5月保费稳步增长 上市险企渐入佳境

  近日,四家A股上市险企相继公布的保费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四家公司寿险业务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159.7亿元,同比增长约11.15%。其中,中国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3071亿元,同比增长2.88%;平安人寿2437.8亿元,同比增长20.83%;太保寿险1104.7亿元,同比增长17.84%;新华保险546.2亿元,同比增长8.91%。

  进入二季度,上市险企明显渐入佳境,四家险企4月、5月保费收入变化不大,未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寿险:早转型者早收获

  尽管与上个月相比变化不大,但背后却有着不同的“故事”。

  自去年《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134号文)实施后,银保渠道产品销售难度加大,寿险公司不得不压缩趸缴业务规模,大力发展期缴业务。产品的期限、领取方式、保障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无疑增加了销售难度,一位寿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期缴和趸缴产品的销售模式是不一样的,需要的销售技能也不一样。”

  面临突如其来的改变,行业保费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负增长。前4个月,寿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依次为-25.98%、-20.96%、6.12%、9.88%。

  但市场中总有领先者。从各个月份来看,前5个月平安人寿原保险保费增速依次为21.39%、17.34%、20.00%、22.44%、22.18%。而在2014年年底干脆将银保渠道与团险渠道合并为法人渠道的太保寿险,前5个月增速依次为24.57%、11.28%、14.08%、12.82%、12.73%。二者都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显然,对于率先完成转型的险企,即便在全行业保费收入大幅下滑的年份,也依然能交出一份好成绩单。

  在去年基本甩掉趸交业务“包袱”的新华保险,今年的成绩也越来越好,5月份原保险保费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6.9%,这一增速在上市险企中仅次于平安人寿。

  而对于体量庞大的中国人寿而言,“转型”显然不是痛下狠心、快刀斩乱麻就能即刻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上市险企中,中国人寿保费增速最为缓慢,不过,凭借续期保费的拉动,原保险保费收入仍稳居行业第一。

  续期保费已经成为目前寿险公司稳健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柱。平安人寿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其个险渠道续期收入达到1654亿元,占原保费收入的65%;个险渠道新业务收入814亿元,占比32%。而在2017年同期,个险渠道续期收入为1132亿元,占原保费收入的54%;个险渠道新业务收入为894亿元,占比42%。仅仅一年时间,续期保费对总保费的贡献率上升了11个百分点,新业务下降了10个百分点。

  民生证券分析师周晓萍预测,随着上市险企在二季度加强对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力度,新业务保费有望改善。

  粗放型“人海战术”难以为继

  新业务保费能否改善的关键是营销员。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年初以来,由于“开门红”产品销售难度较大和人口红利消失等原因,寿险公司个险渠道增员遭遇了较大压力,出现了人员脱落现象,这也直接影响到新单保费销售。

  在寿险业,无论是以保费收入来衡量,还是以保费的含金量来衡量,“以人为本”是行业共识。2017年上市险企年报显示,营销员增速与保费、新业务价值增速基本一致。中国人寿个险渠道营销员规模达到157.8万人,较2016年年底增长5.6%;平安人寿代理人规模达138.60万人,较当年年初增长24.8%;太保寿险代理人规模达87万人,较当年年初增长33%;新华人寿个险营销员规模为34.8万人,同比增长6%。

 

  但从今年前5个月的情况来看,以往较为粗放的“人海战术”已经不能高效地促进业绩增长。在中国太保近日召开的2017年度股东大会上,相关负责人就明确表示:“长期来看,寿险行业700万代理人的规模过于庞大,难以持续。太保在个险渠道代理人上不追求人数,更注重有效产能,以及保险产品本身的吸引力。”

  事实上,进入二季度,随着上市险企产品销售转向保障型,同时,更加重视营销员的团队建设,保费增速明显回升且趋于平稳。从平安人寿披露的数据来看,新业务保费收入同比降幅也在收窄,1至5月份,平安人寿个险渠道新业务收入814亿元,同比下降9%;而1至4月份,则同比下降11.2%。从单月来看,5月平安人寿个险渠道新业务收入103.1亿元,占个险渠道收入的33.36%,环比上升了1.66个百分点。

  从长期来看,海通非银金融团队分析师孙婷认为,保障型产品需求有望带动寿险行业价值持续增长。一方面,保险需求持续提升将支撑行业长期高速发展。35岁~54岁人口占比的提升、人均GDP向上突破、居民杠杆率高位将在未来5年内进一步激发人们对人身险的需求,医疗支出的持续扩大将在长期促进健康险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于5月1日正式实施,商业养老保险大发展进入起步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未来养老需求将会激增;基本养老金收不抵支,替代率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企业年金覆盖人数增长缓慢,发展步入瓶颈期,这些因素都将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产险:车险增速明显下滑

  与寿险业务相比,今年以来,上市险企产险业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1至5月份,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15.9%;太保产险505亿元,同比增长17.2%。从单月看,平安产险1至5月保费同比增速依次为15.6%、23.3%、16.7%、16.0%、9.7%;太保产险依次为17.3%、18.0%、21.7%、15.7%、12.9%。

  随着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步步推进,上市险企等经验丰富的大型险企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费改后,车险市场竞争者越来越多,且前端销售模式越来越丰富。但车险真正落实盈利的环节在于后续服务、与全国零配件及4S店网络经营关系的维护等中后端,这些优势需要长时间的经营才能建立。因此,改革对经验丰富的大型保险公司更有利。”

  不过,从平安产险披露的数据来看,前5个月车险业务收入714.4亿元,同比增加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个百分点。尽管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使大型险企优势更加明显,但即便对于平安这样具有绝对优势的大公司而言,车险增速也在快速下滑。

  不过,平安产险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非车险业务收入同比增加50.6%,达到249.1亿元,对产险保费的贡献率也进一步提升。前5个月,平安产险的车险、非车险、意外与健康险在总保费中占比分别为71.4%、24.9%、3.7%;与去年同期相比,车险业务占比下降了6.6个百分点,非车险业务上升了5.8个百分点。

  尽管太保产险未披露更为详细的数据,但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不久前表示,目前,该公司车险业务增速较低。从保费端来看,商业车险费改地区保费增速相对降低,主要源于改革逐步落地,导致车险增速波动,预计后续将趋于稳定。此外,受到2014年综合成本率高企的影响,太保目前保费结构本就处于调整阶段。“近年来,太保农业保险业务发展迅速,保费增速较理想,去年的综合成本率也不错。今年的目标是承保盈利并保持相对快速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太保产险的保费增速更为强劲,1至5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达17.2%,而去年同期仅为3.2%。

责任编辑:梁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