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资产管理CURRENT AFFAIRS
资产管理 / 正文
资管新规未雨绸缪 智能投顾未来可期

  作为目前银行理财领域一个快速发展的业态,智能投顾这个新生事物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在11月17日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专门有一个章节的内容对智能投顾进行了规范。

  《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机器人投资顾问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取得相应的投资顾问资质,充分披露信息,报备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均将监管部门对智能投顾领域的监管解读为前瞻性的安排。那么,这种前瞻性体现在哪里?当前智能投顾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银行业如何在这一领域布局?同时,被纳入监管体系对于智能投顾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新兴领域尚待发展

  对于智能投顾的发展,国家层面曾作出了积极的引导。2015年3月,证监会发布《账户管理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允许持照投资咨询机构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执行账户投资和交易管理。这对智能投顾公司同时开展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业务释放了积极信号。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在智能金融方面,提到要建立金融大数据系统,提升金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力,并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同时,鼓励金融行业应用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技术和装备,并建立金融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这意味着人工智能金融应用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力挺。

  但相比于作为发源地的欧美市场,智能投顾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初期。一方面,中国智能投顾在交易费用、管理费用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成本远远高于欧美同行;另一方面,我国理财市场的发育不如欧美市场完善,非理性理财行为较为普遍,用户理财素养有待提升。因此,虽然智能投顾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热的名词,而且相较于传统的投顾也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在发展的初期,这个领域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将其纳入监管,有利于智能投顾的长期规范性发展。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此深有体会,“由于缺乏规则,像之前很热的P2P、现金贷等概念都被搞坏了。监管能够提高智能投顾的准入门槛,能防止鱼龙混杂的随意进入,可以鼓励在这个领域的真正创新。”

  银行业积极布局

  作为一种创新性金融科技,智能投顾备受银行业的关注。近期,工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投顾品牌“AI投”已上线运行。除工行外,其他大型银行也在智能投顾领域有所行动。在今年6月农行与百度达成的合作中,智能投顾便是合作的内容之一。此外,建行与阿里和蚂蚁金服、中行与腾讯、工行与京东、交行与苏宁控股、苏宁金融的银行系——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智能投顾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一个热点项目,也将进一步被开发。

  同时,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在内的股份制银行也已推出了智能投顾产品。各银行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避免同质化竞争。招行的“摩羯智投”采取了黑盒策略,其目标客群是对专业投资不甚了解的“小白用户”。而广发银行推出的广发智投则采用了白盒策略,这意味着投资者在申购其推荐的任何一款基金组合前,都可以清晰地知晓背后交易策略、目标与历史运作情况,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业内人士指出,黑白盒互补的策略体系能够有效避免银行间的同质化竞争,同时充分覆盖到更多用户群体。

  《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银行业进一步发力智能投顾这个理财市场的蓝海领域,提供了积极的导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指导意见》特别强调智能投顾要获得业务资质,非金融机构不能从事,这对银行这样的持牌机构是有利的。

  智能投顾未来可期

  根据易观7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理财市场专题分析2017》报告测算,当前我国人工智能理财规模及渗透仍处于低位,预计到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5.22万亿元。

  “新规对智能投顾这一刚刚发展的资管产品运营模式进行定义和规范,先规范再发展,体现了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在金融监管上的主动性和敏锐度的提高。”曾刚表示,监管部门的未雨绸缪,可有效避免智能投顾成为下一个监管套利的口子。监管部门的这种姿态有利于规范这个领域,对于尚待发展的智能投顾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董希淼表示,《指导意见》从业务资质、信息披露、业务调整和终止条件、责任追偿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并要求对模型参数及资产配置主要逻辑进行报备。这有助于消除因智能投顾模型算法同质化而可能带来的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隐患。同时,强调信息披露、强化留痕管理、注重投资者数据保护等监管要求的提出,有助于保障投资者权益,促进该项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虫儿飞h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