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本报关注CURRENT AFFAIRS
本报关注 / 正文

6月份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稳步增长

信用债市场总体风险可控

  《金融时报》记者日前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称“交易商协会”)了解到,今年6月份,我国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保持稳健发展势头,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稳中有升,没有出现新增违约主体。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金融市场总体流动性稳定,宏观经济稳中向好,银行间债券市场不具备发生大面积违约的条件。

  6月份发行量稳定增长

  数据显示,6月份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运行情况良好,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稳中有升,没有出现新增违约主体。

  发行量稳步增长,取消发行情况逐步缓解。6月份发行金额约3400亿元,比上月增长400亿元。初步统计,6月份约有3000亿元债券偿付本金,预计6月份净融资规模约400亿元,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再融资;6月末债务融资工具余额达9.19万亿元,5月末为9.15万亿元。6月以来累计取消发行66只,金额454.34亿元,其中6月下旬以来取消发行有所减少,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保持平稳节奏。

  部分行业和地区的企业发行情况出现不同程度回暖。6月份,累计19个行业、21个地区的207家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能源、金属、批发零售贸易等行业发行金额均实现近三成的环比涨幅。地区分布方面,西部十二省发行金额360亿元,环比涨幅接近七成,中部六省发行金额380亿元,环比涨幅接近四成。

  债务融资工具利率缓慢上行,融资成本保持平稳。6月以来,债务融资工具收益率较5月份继续震荡上行7BP。定向降准公告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5BP,债务融资工具平均下行3BP。截至6月28日,AAA评级一年期品种收益率为4.60%。

  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无新增违约发行人。6月份,债务融资工具无新增违约主体,仅有上海华信两期债项延续违约,违约规模22.85亿元,市场风险总体可控。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金融市场总体流动性稳定,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个别违约事件的负面影响逐步减退,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不具备发生大面积违约的条件。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交易商协会将继续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持续做好金融市场形势研究预判,充分发挥自律组织贴近市场优势,不断加强与市场成员的沟通交流,切实维护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的持续平稳运行,稳妥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市场预期趋于平稳 信用债市场风险可控

  2018年以来,因几起债市风险事件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受避险情绪影响,投资人风险偏好趋于保守,部分资质较好、经营情况正常的企业,再融资节奏也受到扰动。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国债市依然运行稳健,未来风险总体可控,作出这一基本判断至少有四大理由支撑。

  一是债市违约率事实上处于较低水平。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新增违约总体呈点状分布,未呈现风险集中的趋势。截至2018年5月末,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后尚未兑付的金额663亿元,占余额的比重为0.39%,债券违约率总体水平较低。

  少量违约引发过度关注的现象,已经引起监管层和市场人士注意。6月14日,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出席陆家嘴论坛时表示,目前违约现象受到关注,是因为债券市场非常透明,有一单违约就容易引发关注炒作;债券现在违约率远低于银行1.9%不良率,风险可控。有业内人士表示,“1%的风险可以点燃100%的舆论”,信用违约案例占比极低、大多数债券基金收益表现不错的事实被忽视了。

  二是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同时,也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债市维持稳健运行具有良好的、有利的外部环境。6月1日,央行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金融和“三农”部门的支持力度。6月24日,央行宣布采取定向降准措施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预计释放总计7000亿元资金。

  市场机构认为,此举有助于债务风险的平稳化解。平安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降准资金明确定向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助于缓解市场对于严监管下企业债务风险暴露的担忧。

  三是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的相关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2016年9月,银行间市场推出投资人保护条款范例,引导发行人将有针对性的投资人保护条款以契约形式在发行文件中进行约定,借合同赋予投资人保护更强的法律效力。今年4月份,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切实加强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机制建设与人员配备、风险防范与处置、合规督导等方面对中介机构存续期风险管理工作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细化。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与《持有人会议规程》等自律规则正在修订,并将尽快向市场发布。

  四是我国企业基本面良好,偿债能力稳健。从上市公司这一群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沪深两市已有1174只个股发布中报业绩预告,其中821家预喜(净利润正增长),占比超过七成。从央企这一我国经济的骨干力量来看,根据国资委最近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4月,央企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306.5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4月份当月盈利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此外,有超过半数中央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其中近40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20%。“企业偿债能力保持稳健,意味着信用债市场稳健运行有比较好的安全垫。”北京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当前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以及较为有利的内外因素,个别违约事件的冲击是局部的、短期的,债券市场仍将保持稳健运行态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责任编辑: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