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龙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金融保险与经济发展。出版专著、合著和译著10多部,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宣布了加速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时间表: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除了放开对持股比例的限制,还放宽了申请条件——今年年底以前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两年代表处要求;此外,将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这两项政策均在今年6月30日前落实到位。这一时间表对我国保险业意味着什么?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将产生的影响是什么?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郭金龙研究员。
《金融时报》记者: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加速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时间表,这一时间表对我国保险业意味着什么?
郭金龙:这是保险业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政策,对于国内保险市场发展和推动保险市场改革意义重大。第一,将有助于外资寿险公司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国内保险业提高产品研发水平和管理水平,对促进保险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以及保护消费者利益都具有积极作用。第二,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保险业开放水平,加快推动形成保险业全面开放新格局。具体到对人身险业务方面的影响,由于将人身保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至51%,3年之内外资持股比例只放宽1个百分点,短期影响不会很大;3年以后,不再设限。因此长期影响可能会比较明显。即使3年之后外持股比例不再设限,外资寿险公司适应中国的市场状况和国情也需要一个过程。此外,内资保险公司也在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想超越内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也是很有难度的。
此次对于保险经纪业务的进一步放开,拓宽了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经营范围,意味着外资经纪公司将在境内保险市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原先从事大型商业险经纪业务的基础上,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可以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保险经纪服务。而围绕中小企业和个人而展开的保险业务,目前约占整个保险市场的八、九成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外资保险经纪公司更多参与,对完善保险经纪人市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融时报》记者: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中,保险业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状况如何?
郭金龙:目前,世界500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进入了中国市场,完善了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结构,形成了中外资保险公司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局面。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技术、产品,推动了行业改革发展;在合规和风险防控方面,外资保险公司坚守依法合规经营理念,积极防控风险,推动了市场规范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首先,外资保险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丰富了保险市场主体。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法人机构,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2家,人身保险公司28家,再保险公司6家,资产管理公司1家,下设各级分支机构1800多家。保险中介机构方面,共有13家外资中介机构,其中代理公司5家,经纪公司6家,公估公司两家。此外,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了141家代表机构。但是,外资财险公司数量从2014年至2018年2月一直保持22个不变,外资寿险公司从2013年至2018年2月保持28个不变。
其次,外资险企保费收入高速增长,但是市场份额仍比较低。2004年至2017年外资险企的保费收入整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004年外资保费收入合计97.94亿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为13.6亿元,寿险保费收入84.34亿元,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是2.27%。入世3年过渡期结束之后,2005年外资险企保费收入达到了341.20亿元,较2004年增长了248.38%,其市场份额达到了6.92%的水平,其中外资寿险公司份额是8.90%,外资财险公司份额是1.21%。不过,此后,伴随中资保险公司的扩容,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开始在波动中下滑。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外资险企保费收入下滑,财寿险累计保费收入是389.84亿元,较2007年减少了30.17亿元,其财寿险累计市场份额达到低点,只有3.98%,其中寿险4.92%,财险1.18%;此后缓慢回升,2010年外资险企保费收入达到了634.30亿元,但是其累计市场份额也只有4.37%,其中寿险5.63%,财险1.06%,与之前高峰时期的市场份额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保险行业实施新的会计准则,按照原保险保费计算,外资险企的保费收入为438.47亿元,市场份额只有3.06%,其中寿险4.04%,财险只有1.09%。从2012年开始,所谓的资产驱动型险企开始大行其道,从规模保费的角度来看,外资险企进一步式微,但从原保险保费的表现来看,其增速其实一直高于中资险企,相当稳健,市场份额也一直在稳步提升中。
另外,外资险企盈利状况呈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外资财险公司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自2009年起外资财险公司整体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16年年底,累计亏损为33.51亿元,还有10家外资财险公司仍是亏损,其中国泰财产、富邦财险以及利宝互助亏损超过1亿元以上。虽然外资财险公司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但仍有一些企业表现良好,均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外资寿险公司发展初期亏损较多,近年来表现良好。外资寿险公司经营状况要明显好于财险公司,2009年至2016年达到了111.42亿元的盈利水平。
《金融时报》记者: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将产生什么影响?下一步我们会面临哪些挑战?
郭金龙: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我国经济环境、人口结构转型、国家层面的各种政策支持、保险行业监管环境的完善以及科技和保险的结合等。随着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渐落实,影响也会逐渐显现。
第一,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不仅能够提高我国保险业的专业化水平,还可以丰富我国保险产品供给,扩大市场供给能力,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2017年我国保险深度是4.42%,较2016年增加了0.2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深度是1.19%,人身险深度是3.23%;我国保险密度是2631.58元,较2016年增加了392.56元,其中财产险密度是707.49元,人身险密度是1924.09元。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仍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我国的保险密度为337美元,保险密度最高的发达国家是我国保险密度的7至12倍;2016年我国的保险深度为4.1%,远远低于英国、韩国的10.20%和12.1%,这说明我国保险业还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进一步对外开放能更好地促进保险业营销理念和经营模式提升。外资保险机构带来新的业务品种、优质的服务、先进的营销理念与经营管理经验,对我国保险业已经产生良性的示范以及促进作用。寿险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了外资公司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优势开展寿险业务,也更愿意将其全球业务开展的经验与资源带入国内,促进保险业营销理念和经营模式提升。同时随着国内保险监管措施的趋严,产品逐渐回归保障本质,外资险企在诸如精算、定价等方面的优势也更加凸显,业务的扩大也将伴随着费用的摊薄,能够促进保险市场的有序竞争以及提高保险市场的效率。
第三,放宽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有助于提升保险中介专业化水平。经营范围放宽有利于外资保险中介机构扮演好中介服务角色,发挥风险定价与风险管理能力,弥补我国保险市场技术水平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强的问题,从而改变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保险消费者,尤其是中小企业与个人,也能够享受到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的专业性服务。中小企业是经济创新动力和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群体,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允许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利用其先进经验、成熟技术和全球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领先、全面的风险管理和保险经纪服务,是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全面提高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选择的保险经纪公司范围有所拓展,市场竞争也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对保险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利好作用。
第四,保险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保险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我国保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通过信息交流和人员沟通,可以接受更多的考验和锻炼机会,以提高整个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保险人才的国际化水平。特别是外资公司以领先的经营理念、管理技术、营销手段培养出一大批人才,这批人才有可能回流到内资企业,提升国内保险公司的人员素质和整体水平。
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在带来上述积极影响的同时,还会带来新的挑战。
首先,保险监管体系面临更多改革压力。外资保险的进人,使我国保险市场上竞争主体不断增加,成份愈加复杂,既有中资保险公司,又有外资保险公司,还有各种中介服务机构,给监管部门对保险业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监管体系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环境中,维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是两大主线。监管部门要推进保险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确保监管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需要持续深入的探索和努力。
其次,部分内资保险经纪公司面临较大挑战。放宽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对于内资保险经纪公司来说,过去垄断经营的业务范围将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部分较为依赖个人和中小企业客户的保险经纪公司的市场份额将面临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