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是企业运营的命脉所在。因集团公司下属成员单位存在多家银行账户、资金分散等问题且成员单位之间无法调剂资金余缺,造成资源浪费和资金成本高企,影响了集团公司对资金资源的统筹管理,因此在诞生之初,财务公司便承担起服务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这一使命。
近年来,得益于自身功能定位的逐步深化以及创新业务的平稳发展,财务公司全行业的资金集中度有明显提升,已连续多年呈现同比上升趋势,从“现金池”到“票据池”、“外汇池”,资金集中管理的内涵得到不断延伸。
构建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
现如今,在全行业247家财务公司中,大部分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呈现出精细化、创新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符合集团特点与资金管理需求,且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如航天科技财务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的经营模式、业务发展规划和资金集中管理要求,结合成员单位资金结算、资金监控等方面的现状和需求,以“加强结算服务能力和资金集中管理通道建设”为手段,确立了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中心”的功能定位,加强集团化资金集中管理和专业化金融资源运作。
再如浙江交通投资集团财务公司则具体通过账户清理,建立集中度考核等资金集中长效机制,推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等方式,加速集团资金归集。
从单个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度来看,青岛啤酒财务公司2017年可归集口径资金归集度为97.40%,航天科技财务公司2017年整体的可归集口径结算存款集中度也达到了96.20%。
浙江交通投资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部负责人孙华明表示,现代化的资金管理能够极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资金集中管理作为目前主流的管理思路,主要是基于资金的单一属性,对整个集团的资金进行集中、统一调度、管理和运用,以提高整体资金使用效率, 降低金融风险,这对于整个集团的风险防控意义重大。
集团资金实现高度集中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现金流能够余缺互补,沉淀资金也得到了盘活。然而,随着资金规模的扩张以及资金管理手段的多样化,对财务公司风险防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助力打造高效管理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和理念的突破与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财务公司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资金管理之中,积极探索建立与IT技术领域新技术、新思维深度融合的资金管理与服务平台,在技术的助力下,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风险管理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的调查统计,早在2016年,就有约120家财务公司正式开展了“互联网+”方面的探索,或是已开始筹备相关业务。
从近两年来财务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探索的方向来看,主要围绕在服务渠道的拓展上,借助移动金融技术,将线上线下渠道资源进行整合,同时由PC端向移动段延伸,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如申能财务公司的移动金融平台“申e通”,宝钢财务公司推出的“宝财Go”等。
另外,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了资金管理系统的整合与升级中。据了解,青岛啤酒财务公司建立了ERP系统、核心和网银系统、银企直联的“三位一体”金融平台体系,资金交易依据真实贸易交易发起,资金预算、资金结算、会计账务与对账系统化管控,实现票据流、资金流、账务流“三流合一”。
据航天科技财务公司透露,公司将在今年上线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以满足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和成员单位金融服务需求为目标,更好地支持资金集中和结算业务的开展。
多管齐下防范流动性风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在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背景下,财务公司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增加,风险管理压力也随之而来。
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内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令各类隐性的风险加速暴露;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导致经营风险逐步显现,产业风险向财务公司渗透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作为财务公司各项业务的重中之重,在资金集中管理中,风险问题无处不在,缓解自身存在的风险点、夯实资金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也摆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首当其冲的便是对流动性风险的应对,而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将发挥“减震器”的作用。
整体来看,财务公司重点加强了在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投入,对于外部产业风险传导、内部金融风险隔离等问题也加大了管理力度。
从浙江交通投资集团财务公司防范流动性风险的举措来看,成员单位需滚动报送后3个月的资金计划,并在年度资金预算框架下统筹执行。财务公司每日根据集团整体资金余额进行头寸管理,每日日终复盘,修正资金计划,并按“滚动操作、循环到期”原则进行头寸布局管理,并多渠道、高频进行大额收支信息搜集,按日跨季度进行资金预算管理,每季进行流动性应急演练。
大唐财务公司则是通过动态实时监测资金头寸、投资比例、流动性比率、存贷比、拆借比例等风险指标,优化调整公司多级备付体系,依托集团实施全面资金调度,沿袭周资金调度会议机制,每周分析大额资金来源及运用,对下周资金提早做出预测和安排等方面的措施来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