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为“艾”
湖北蕲春县金融扶持蕲艾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纪实
“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药圣”李时珍故里湖北省蕲春县,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之乡,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当地县委、县政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高举“养生蕲春中国艾都”的品牌,倡导医药兴县、医药强县。
“在这一背景下,蕲春县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以蕲艾为主打产品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人行蕲春县支行主持工作的副行长高文说。
图为湖北省蕲春县赤东镇田围村村民介绍蕲艾种植情况。
青青艾草 富了一方村民
4月底,记者来到蕲春县赤东镇田围村,穿过一段乡间小路,浓郁的艾草香气扑鼻而来,一块写着“惠春万亩蕲艾规范化种植产业扶贫基地”的牌子映入眼帘。牌子左侧,一大片半人多高的蕲艾长势喜人。牌子显示,作为万亩蕲艾基地的一部分,田围村基地种植规模是300亩。
两位老大爷迎上前来,年长的那位拉住同行的惠春蕲艾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友才的手说:“只要你们保证价格和收购两件事,我们的蕲艾你放心,一定种好。”记者从这位老大爷的眉梢和嘴角,看到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丁友才豪爽地挥挥手:“放心!这是签了合同的,你们村的300亩蕲艾我们一定按约定价格全部收购。”
这位老大爷名叫张汉明,他告诉记者:“我以前种的是棉花,又费时、又费力,一亩地还收入不了几百元。去年开始种了3亩蕲艾,这植物不挑土地,管理又省心,一年三季亩产1.2万斤,每亩收入可达6000元。”
一位中年男子走过来插话说:“比种棉花、花生、油菜都强!”这位男子叫王爱国,本是田围村的一名粮食经纪人,去年帮惠春蕲艾公司收购蕲艾时发现商机,今年他按每亩300元的租金流转了30多亩地,全都种上了蕲艾。
一棵小草就这样发展成为了蕲春县新兴支柱产业,截至2017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蕲艾16万亩,为大批贫困户提供了致富的机会。
高文告诉记者,截至今年3月末,人行蕲春县支行发放金融扶贫再贷款1.4亿元,商业银行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99亿元,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4296户、17258人。其中3286户以种植、务工、销售、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参与蕲艾等中药材产业,户均年增收5万余元。
金融活水 滋润产业集群
“我们这里民间有‘家有3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储藏数年的老艾品质更好。这个仓库里储存的是我们去年收购的1000吨蕲艾,另一个仓库里还有1000吨。这些蕲艾要到2020年才会启封使用。”在惠春蕲艾公司的仓库里,该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吕芙蓉指着一片被透明薄膜严密封存起来的货堆告诉记者。
“惠春蕲艾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了带动协议,保证每户每年至少增收3200元。每带动一户我们就给予公司4万元贷款,共向惠春蕲艾公司发放了贷款2280万元。”蕲春县农商银行信贷管理部副部长甘才慧介绍说。
甘才慧所说的这种贷款模式,源于人行武汉分行联合湖北省扶贫办2016年出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该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对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支持。截至3月末,蕲春县商业银行向扶贫部门推荐的、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5.03亿元,带动农户4.32万户、6.87万人。
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蕲春县蕲艾产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无序到有序、由单个产品开发到全产业链发展的飞跃。2017年全县注册涉艾企业1156家,研发艾灸养生、洗浴保健、清洁喷雾、日用保健等艾产品20个系列,形成了从种植、收储、加工、研发、养生服务等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发展艾灸品牌养生馆68家及加盟连锁店1500多家,线上线下代理商3000多家。
从艾出发 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赤东镇同心村党群服务中心前,有一个占地数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牌坊、景观灯、绿化植物布置得十分精致。站在广场上放眼望去,周边一栋栋气派的小洋楼让人眼热。村容村貌的变化,农户生活条件的改善,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村里搞了不少项目,其中几个蕲艾产业的效益是比较突出的。”武汉音乐学院驻同心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袁斌说。
袁斌介绍,2017年,村里建成了80亩蕲艾基地,基地每年向村里上交利润3万元,同时安排贫困户务工。还有两家公司投资200万元建了两个蕲艾加工厂,解决了村民的就业,每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村集体收入3万元。今年,附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看到了蕲艾产业的商机,来村里投资建设一个蕲艾加工三厂,建成投产后,每年村里可以增收3万元。“蕲艾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下一步,我们要打造更多的产业,吸引更多的人返乡创业,就近务工。”袁斌说。
2015年以来,蕲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药旅联动”建设,确立了“养生蕲春,从艾出发”的发展思路,将蕲艾作为健康产业的核心产业,确立了打造“千亿产业、百亿园区、中国艾都”的发展目标。但蕲艾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蕲艾资源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强、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等瓶颈制约。破解这些瓶颈制约,仍然需要金融机构的创新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