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县镇经济发展的历史大机遇
第二届中国县镇金融发展论坛综述
金融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中的村镇银行使命是什么?互联网在乡村振兴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日前,来自全国人大、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世界银行等相关单位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嘉宾、专家学者200余人,在主题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第二届中国县镇金融发展论坛上,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此次由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县镇金融论坛上,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县镇金融智库,目的是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响应国家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文件精神,倡导更多专家学者对农村金融和县镇经济领域的服务决策、舆论引导等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在京举办的此次论坛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副主任李春生;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副局长纪敏;中国工商银行监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原副司长、巡视员沈炳熙等有关领导、专家,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山东济宁高新村镇银行、河南宝丰豫丰村镇银行则代表村镇银行,介绍了经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闫坤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金融带来的机遇
闫坤说,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血脉,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迫切要求。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金融带来的机遇,首先是提高金融供给数量,通过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强考核评估、差异化监管,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县镇金融机构应着力发挥产业发展“助推器”、城乡融合“粘合剂”和乡村治理“阳光房”的作用。围绕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和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县镇金融机构应开展政策、制度和服务模式创新,贡献金融力量;把城市成熟的金融产品,通过标准化、简单化和属地化改造,推广应用到农业农村领域,让广大农民能用、会用、用得放心。为“三农”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闫坤表示,县镇金融机构要积极顺应农业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支持现代农业、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结构加快调整、拓展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发挥连接供求的桥梁作用。在提升金融供给数量的同时,也需要创新科技,服务“三农”。科技是促进县镇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重要推手。要把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科技引入“三农”领域,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拓宽金融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解决“三农”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和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等问题。
沈炳熙指出,乡村振兴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围绕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发家致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从乡村振兴所需要的资金融通入手。作为金融部门,在帮助解决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时,要根据各类金融机构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现在,为农村服务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在商业银行里,又分为全国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这些不同的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可以在某一个方面为“三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找准切入点,不仅能有效解决某个领域里的资金缺口,还能使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合理的收益,实现双赢,使这种合作能持续进行下去。
村镇银行更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实效
探索村镇银行的发展特色,开辟一条适合村镇银行发展的新模式,搭建一个新的发展渠道,是村镇银行人多年来的夙愿。
山东济宁高新村镇银行董事长陈详秘在发言中说,高新村镇银行通过与当地供销社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赢的探索,正是积极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尝试。截至2018年3月底,高新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7亿元;实现账面利润507万元,经营利润1087万元;资本充足率11.68%,存贷比66.72%,贷款拨备率4.36%,资产利润率1.54%,资本利润率22.04%,无不良贷款。在济宁市13家村镇银行中,综合考核名列前茅。
陈详秘认为,与当地供销社的合作,体现了村镇银行四大创新。第一,共同加强为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第二,共同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第三,共同打造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第四,共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发展。
河南宝丰豫丰村镇银行董事长刘中乾在发言中表示,这几年宝丰豫丰村镇银行借鉴格莱珉银行的成功经验,加快转型和创新步伐,一是一方面加强农村乡镇营业机构建设,构建区域金融服务骨干网;另一方面积极设立村级金融便利站,物色品行好、有责任心、乐于为农民服务的人担任便利站负责人。二是与农业部门在村里的惠民信息服务站结合,上线农产品信息供求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农产品流通渠道。三是承担金融知识宣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任务。目前,在全县设立驻村客户经理250个,覆盖了80%的行政村,其中开设具有营业终端服务功能的金融便利站50个,基本能实现当天申请当天调查的信贷服务。实践证明,村镇银行的“小快灵”特色更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实效。目前,宝丰豫丰村镇银行资产突破20亿元,年利润3000万元,年税收贡献2000多万元,在当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影响。
“互联网+科技”可更好支持农企发展
沈炳熙在演讲中专门介绍了工商银行通过“互联网+商业+金融”模式支持涉农企业发展的情况。
他说,工行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手段,帮助优质农产品上线工行“融e购”网上商城销售;通过B2C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上网销售,配套供应链客户线上融资,进一步促进农资、农产品销售;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帮助小微企业融资。同时,还应用大数据和网络融资技术,搭建起涵盖小微企业和企业主个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小微信贷产品体系,通过小企业周转贷款、微型客户小额担保贷款、银政通、小额信用贷款、网贷通、经营型物业贷款、小微客户固定资产购建贷款等产品组合,满足借款人短期和中长期、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购建等多元化融资需求。此外,工行还构建了普惠融资产品体系,打造普惠线上融资品牌,重点发展小微e贷、网贷通和线上供应链融资为主要支撑的线上小微融资产品体系,有力支持了涉农企业的发展。
京东金融项目总监王瑞在演讲中介绍,京东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具体体现在,第一,通过数据模型产生信用;第二,通过数据化的种养管理、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去完成整个贷款过程的贷前、贷中、贷后,最终把京东金融的利益跟农民的利益高度统一绑定在一起。
王瑞说,数据化管理打破了传统以资产抵押产生信用的思路,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深入学习研究,形成一套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评估而产生信用的体系,并将其用到养殖贷的实践中。以农业生产过程的数据化模型为基础,代入历史生产数据,对未来生产结果做出预测,再以预测的统计学结果产生信用。京东农村金融提供产业链农村金融服务,推出“京农贷”信贷产品。京农贷以无抵押、低利息、放贷快等特点,解决了农户在农资采购、农业生产以及加工销售环节中的融资难问题。目前,数据化的京农贷已经在养殖领域全面落地,不单单帮助农户解决了养殖中的资金问题,更帮助了他们降低养殖成本,控制养殖风险,全面提升养殖管理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京东金融已在1700个县30万个行政村开展各类农村金融业务,成长为覆盖农村范围最广、服务农民数量最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同时累计服务20万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近5000亿元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