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培训CURRENT AFFAIRS
培训 / 正文
我国科技与创新管理硕士项目步入“1000+时代”

  日前,清华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科技与创新管理硕士项目迎来第十九期的开学典礼。该项目是经教育部批准、国内第一个以“科技与创新”为方向的管理硕士项目。经过十四年的稳步发展,逾千学生获得管理硕士学位,正式步入“1000+时代”。

  从2003年至今,经济政策随着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状况不断调整,各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科技与创新”始终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该项目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契合,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端管理人才。截止到目前,共有来自全国30多个省份、不同行业和领域的1050余名高层管理者选择就读科技与创新管理硕士项目。据项目方统计,通过两年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50%以上的学生完成学业后获得职位的晋升;约80%以上的学生企业发生了创新变革,经营绩效有了明显改善;约有60余名学生完成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部分毕业生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学术能力得到提高,发表了很多优秀的学术成果、出版了专著。如第一期学生张东向,现任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经过两年学习,在学位论文基础上,结合自己管理实践,出版了《管理阶梯理论》、《3M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专著,在行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于2016年12月18日荣获“中国管理科学奖”学术类大奖。

  一个教育项目是否对社会的发展有实际价值,学生是否受益是关键。在典礼上,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满怀感恩地表达了对该项目的感激之情。阜宁澳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江苏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荣明受益匪浅。他所在的公司从事粘胶制造业务,公司年产能16万吨,在行业内排名第三位。2013年入学后,经过一年的学习,《创新与商业化》这门课程为公司大幅降低了成本。《创新与商业化》的一个知识点,是介绍价值链为工具的成本分析,叶荣明与该课程的授课教师罗素老师深入沟通,将知识点全部应用在公司的流程再造和执行过程中。2014年全年,公司将成本降到了同行业最低水平。2015年经过进一步细化再次降低成本3000多万元,累计降低成本1.04亿元。叶荣明入学的2013年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受益于课程中的互联网知识,叶荣明带领团队建立了电商采购部,又一次为公司降低成本近千万。毕业那年,他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写了毕业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

  可以说科技与创新管理硕士项目将理念、制度、技术、市场和组织变革领域的管理创新整合于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内,在重点强调创新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提供全方位的创新管理理念及实践教育服务。相较于传统的管理学专业,更加注重创新、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除了叶荣明,第十四期学生王冲,在学期间,其作为第四完成人合作研发的“精量滴灌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数据显示,项目的学生满意度达到90.04%,社会声誉达到96.43%,项目同时获得了中国驻澳大利亚先后三任大使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澳两国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当下人人皆谈大数据,肯定地说,每个人的大数据画像中母校绝对是一个重要的标签。清华大学毕业,在我国本身就是一个亮闪闪的标签,而清华毕业生更是将这一标签发扬光大:毕业生们经常抱团发展或是互相合作和帮助,这已经是各个行业内的共识。经常看到校友合办企业、互相捧场。科技与创新管理硕士项目也不例外。这些精英人才在政商学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4年来,科技与创新管理硕士项目注重搭建各种合作平台,促进学生之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所在企业和地区之间在科技与经济发展上的紧密结合。例如科技与创新管理硕士项目第一期学生李万顺所在企业河南置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校办企业--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出资组建河南华顺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从事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

  “十三五”时期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步入“1000+时代”的科技与创新管理硕士项目将坚持“精品化、国际化、本土化、开放式”的发展理念,以更高学术标准、更优教学质量,以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做支撑,坚持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责任编辑:jenny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