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人物CURRENT AFFAIRS
人物 / 正文
北钞第一“驯机人”
记北钞胶凹印部主任技师刘惠春

  1985年夏天,一个十六岁的小伙子从街坊那里听到北钞厂技校招生的消息,他几乎是不假思索,第二天就报了名。

  跟那个年代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他读不起大学,更没什么要做一番大事的想法,谋生是第一要务。情理之中,他的人生轨迹与大多技校毕业的工人们一样,绕着机台运转;意料之外,一直没有离开机台的他,却运转得如此闪亮。

  这个小伙子叫刘惠春,如今已年逾半百。曾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市劳动模范”。

  让机器“听话”

  半辈子“挪”出来的绝活

  在北钞,问谁能开所有凹印机,刘惠春首当其冲。

  三十多年,他跟机器长在一起,先后在十二个机台当领机,成为公司凹印工序首席技术带头人,他走到哪里,好成绩就跟到哪里。

  他所在机台设备保养最好,质量、产量、墨耗指标均完成出色,大家都想和他“搭帮”。曾经“老大难”的超凹5号机作废率极高,刘惠春服从安排,从“明星机台”调过去,三个月就创造了作废率最低的佳绩。随后他调到问题机台接凹3号机任小领机,两个月将废品率降低40%,比同机型提前一半时间完成产品转换。

  一般机台转换产品需要三天,他带的机台只需16小时,创下公司的转产纪录;他做的擦版辊质量不输给制辊车间的老师傅;他可以解决进口丝网机各类故障甚至很快让这个“新玩意儿”转得得心应手。

  这一切背后,从跺纸、看色、端盘到机长,一个岗一个岗地挪,三十多年,锤炼出了这位“急难任务的克星”——刘惠春。

  一个人优秀是价值

  一个队伍优秀是价值工程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刘惠春更注意团队协作和新人培养。他带了五名青年员工,两名已是凹印机长,爱徒翁晓东是北钞最年轻的机长,获得行业多项荣誉。

  刘惠春注重技术传承,多次开展授课、座谈等交流活动。作为行业技师考评委员会首位高级技师专家评委,他数次参加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及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建设工作,并连续多年被北钞公司评为优秀技师,被聘为技术工人导师,签约带徒传授技艺,为培养印钞专业后备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行业内,“降废专业户”更是“专业教师”,刘惠春多次应邀到南钞、石钞、上钞等兄弟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并讲授丝网印刷原理及故障解决方法。

  为了参透生产工艺,拓宽知识面,刘惠春与技术质量部副主任钱浩签约,从工艺管理、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全方位深入学习,成为北钞公司第一对“高师带高徒”。这不仅是北钞的一段佳话,更激励无数员工在学习上永不止步,在北钞公司掀起了学习热潮。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组建“刘惠春劳模创新工作室”后,他更是团结带领工作室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工种技术交流,有十项合理化建议获得嘉奖。

  得良材而育化之,是让刘惠春最欣慰的,他深信:“北钞的发展、行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与进步,一个人的优秀是价值,一个队伍的优秀是价值工程。”

  扎扎实实

  做好“钝功”

  同事们常说,刘惠春对凹印机的领悟已入“化境”,有些专业人员解决不了的设备问题,他也能手到擒来。

  当维修人员把症结固定在分纸器的更换,他发现原来是磨损的螺丝干扰了活塞闭合;通过给92型凹印机链道加油,他找到了所有92C型和W10型凹印机电池故障的原因,将安全隐患一次性排除。

  触类旁通,正是“彻悟”的标志。03T、863项目试验期间,面对新材料的承印物,刘惠春带领机台人员重新排摸出一整套新的凹印设备参数和工艺流程,同时微调设备,为塑料钞正式生产创造了重要条件。

  多年来,刘惠春在生产、设备、材料、工艺灯方面提出多项科研成果并于公司内推广应用,如:“进口丝网机磁定位滚筒定位圈国产化”改造“丝网机刮刀支架摆臂靠山”改造“92C型凹印机压印滚筒压印橡皮布卷杠”改造“92C型凹印机三仓有纸报警装置”及“凹印机输纸部纸垛下限位” 等改造。其中,多个微创新项目获奖。

  任何领域的强人都肯下笨功夫并有扎实基本功,刘惠春也不例外。他经常对设备逐个排查,注重大数据的积累。07T攻坚阶段,他利用休息日对承印机台逐一检查,印刷参数不规范立即开始参数恢复,使进口丝网机台和凹印机台建立统一工艺技术标准,各机台保持印刷数据的统一,保证了印品的质量。刘惠春常常跟大家说:“不要忽视细节,做好每一次常规检查与保养。”

  在人员培训方面,刘惠春也是扎扎实实做好钝功。每一次丝网机的生产就是一次人员培训的新开始,为了熟练操作必须连续加班延时,保证操机人不会刚几分熟就到换版时间,其中的辛苦外人很难知晓。如刘惠春所说:“捷径无他,足够长的时间,足够的熟练”。依此“笨”办法,澳门币、奥运纪念钞、澳门奥运纪念钞、工程化实验、航天钞、澳门生肖钞系列产品得以顺利生产。

  打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网站,在搜索处键入“刘惠春”三个字,208条结果中近200条是2012年之后的。在一线蛰伏二十多年,羽化成蝶。当各种荣誉向这位凹印机边的匠人纷至沓来时,已经是主任技师的刘惠春坦诚地说:“荣誉带来的其实是压力,遇到问题会怕判断失误损面子,不过动力更多,动力会让我不断学、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liang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