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中国银联携手各大商业银行共同开发建设、维护运营的移动支付统一平台——“云闪付”APP正式发布。通过这款APP,消费者可绑定和管理各类银行账户,并使用各家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及优惠权益。
这意味着,诸如银联二维码扫码支付和各类场景消费支付、各类手机Pay开通申请、信用卡全流程服务、二三类账户开户等,只要通过手机可以操作的支付功能,都可以在“云闪付”内实现。
在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支付是民生之需、金融之基。此次产业各方共同推出移动支付APP,按照统一接口标准、统一用户标识、统一用户体验的原则,是支付产业深化金融创新应用、推动零售支付回归便民本源的重要举措。
那么,“云闪付”的推出,能否改善零售支付这一银行系的薄弱环节?能否帮助银行业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主动地位?
为银行系打造统一入口
“‘云闪付’的推出不仅为银行系打造了统一的入口,把过去多个APP的功能统一到了一个APP上,还为参与其中的银行汇集了客户、整合了场景。”在采访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
银联方面表示,“云闪付”是为各家银行提供入口服务的公共平台,不争抢各家银行现有B端商户和C端用户,不排斥各家银行APP,不是各手机银行叠加,而是与各家银行APP相互补充、互相导流。
据记者了解,“云闪付”的宗旨是作为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连接各方、服务各方的平台工具。因此,合作各方会致力于打造一个集银行业线上线下全产业生态支付工具于一体,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的全新的银行业开放平台。
除了提供统一的银行业移动支付入口和开放式平台全连接以外,银联还将携手40余家银行打造全覆盖的多元场景。目前,“云闪付”已经支持全国超过10万家便利店、上百个菜市场、300多个城市水电煤等公共服务行业商户使用。银联表示,接下来“云闪付”将加入各家银行账户余额查询、交通罚款缴纳等特色服务,同时还将会在全国更多地市公交地铁、医院社保、校企园区以及智能停车等各类场景提供服务。
据了解,“云闪付”将为用户汇聚多样化的特色服务,除了余额查询、一键转账、一站式分期等基础服务以外,消费者还可以利用这款应用追踪银联卡在境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使用状况,受理、权益和退税进度。此外,“云闪付” 还利用安全芯片、生物信息、位置定位等安全手段,构建全面实时的安全防控体系,将促进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提升。
探索移动支付领域
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二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3万亿元,环比增长22.50%。面对移动支付领域潜藏的巨大商机,银行系一直在进行着积极探索。
2013年12月,中行推出“中银移动支付”APP;2014年12月,招行推出了移动支付产品“一闪通”;2015年5月5日,工行推出亚洲首个HCE云支付信用卡产品,正式进军移动支付; 5月27日,兴业银行推出“兴动力”移动支付手环; 9月,建行推出HCE龙卡云支付……银行系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布局可谓遍地开花。但是,各自为政的思路却阻碍了银行系在这个领域的发力。消费者渐渐放弃银行系提供的零散的移动支付产品,转而靠向支付宝和微信平台。
“我认为,银联和各个商业银行推出‘云闪付’的初衷,就是想试试能否通过一个整合的平台,去整合各个银行分散的场景,挽回银行系在支付领域尤其是小额支付领域的颓势。”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董希淼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前的12月12日,银联就联合20余家商业银行发布“云闪付”。据记者了解,初期的“云闪付”涵盖NFC、HCE、TSM和Token等各类支付创新技术应用。2016年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Mi Pay等手机Pay产品也纷纷加入“云闪付”产品系列,在丰富了产品的同时也推动了手机厂商去发展NFC支付。此外,在央行监管对扫码支付认可之后,银联积极推动二维码支付标准落地,基于四方模式的银联二维码支付也加入到“云闪付”产品系列中,并吸引美团、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加入其阵营,丰富了产业生态。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7月30日,累计接入银行133家,借记卡111家、贷记卡79家,月活跃终端超过1000万台,累计发卡3100余万张。在移动支付领域,“云闪付”占据一定市场,但这远远不够,面对互联网企业的亿级用户,“云闪付”还有提升空间,那就是入口的统一。
银行系渴望“三足鼎立”
同样出自《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的另一个数据显示,2017年二季度,移动支付市场上,支付宝占53.70%,腾讯金融占39.12%,二者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是具有非常有粘性的支付场景来支撑它们称霸移动支付市场。”曾刚认为,“银行支付问题不在于支付场景不多元,事实上,银行移动支付能够覆盖的范围也很广。真正的问题就在于银行拥有的粘性场景少。”
“‘云闪付’能否取得一个很好的效果,任重而道远。”曾刚分析认为,“互联网支付的成功完全得益于场景。场景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支付本身却不具备很强的粘性。在有很多种支付方式可供选择时,选择某种特定的支付方式就变得没那么必要了。因此,拥有和支付方式形成关联的高粘性场景至关重要。”
“在零售支付环节,支付方式比较灵活,而且一般数额较小。支付宝、微信支付具有优势。”董希淼表示,“但是,在我国非现金支付发展迅速的同时,流通中的现金仍然呈逐年增长态势。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6)》显示, 2016年我国银行卡消费额(剔除房地产、汽车销售及批发类交易)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8.47%。”
董希淼认为,虽然目前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在移动支付领域一骑绝尘,但只需要合适的转化方式,银行系的线下优势仍能帮助其在移动支付领域分得一杯羹,实现在该领域的“三足鼎立”。“‘云闪付’下一步的商业推广和场景丰富很重要,这或许就是帮助银行系增加用户粘性、实现转化的关键所在。当然,用户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银行系能否在支付领域占据主动,还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