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发布《2018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银行业信用风险压力加大须关注
上述《报告》称,下半年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增大,预计下半年和全年GDP增长均在6.7%左右,全年增速比上年放缓0.2个百分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稳中有进,谨防“超调”引致经济下行和市场波动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将发挥稳定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货币政策将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把握好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银行业全年盈利或增6%左右
2018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保持安全稳健运行,风险和合规意识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贷款结构不断优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增加;同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压缩通道业务,缩短融资链条,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根据当前银行业经营环境变化,我们判断,下半年,我国银行业经营发展会呈现四大特征。”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团队认为,一是业务增速将处于低位;二是盈利效率持续改善;三是信用风险压力加大;四是抗风险能力有望夯实。
该研究团队主管王家强分析,当前,实体经济运行平稳,金融“去杠杆”将持续推进,监管环境整体趋严,银行业规模增速不会太快,预计上市银行全年资产负债增速在6%—7%;与此同时,存贷款在资产负债中的占比或将继续提高,贷款占比有望提升至53%—54%,存款占比则有望提升至74%—75%。而由于资产负债业务的增速趋紧,预计银行业的盈利增长速度也将与之相一致变化,全年增长预计在6%左右。
不过,王家强认为,2018年,上市银行信用风险压力依然不容乐观。近期,监管机构加大了对银行体系不良披露的要求,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均计入不良。受该政策影响,预计2018年二季度末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将升至1.7%左右,年底在1.65%左右。
随着银行业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监管力度不断强化,银行业将进一步夯实损失吸收的能力,加强拨备力度,并增加多元化融资渠道,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将呈现稳步夯实态势。预计2018年末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00%左右,资本充足率为14%左右。
四大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尽管上市银行信用风险状况有所改善,但今年以来信用违约事件频繁发生。中行《报告》称,对上市银行而言,四大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一是潜在不良贷款。《报告》显示,2017年末,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的占比高达194%,同期主要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以下简称G-SIBs)的平均水平为100%。上市银行逾期90天及以上贷款/不良贷款的比值平均为85.5%,部分银行比值高于150%,而G-SIBs平均水平在80%—90%。同时,部分行业信用风险较高。2017年末,10家上市银行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为4.84%,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率为5.99%;8家上市银行采矿业不良贷款率为4.83%。
二是“去杠杆”加剧信用风险的交叉传染。《报告》称,2017年以来,伴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银行理财、同业以及通道业务规模增速显著下降,依赖这些渠道获得资金的企业资金偿付压力显著提升。
据统计,2017年,我国债券市场有47只债券发生违约,违约规模合计368.32亿元。“债券违约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多元化的,大都通过银行贷款,债券违约会加剧贷款偿还压力,造成信用风险交叉传染。”王家强说。
三是住房按揭贷款增速较快。《报告》披露,2017年末,上市银行住房按揭贷款规模合计达19.3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19.1%,显著高于同期资产和贷款增速。同时,个人存款增速相对较慢。居民按揭贷款和存款非对称增长,反映个人部门杠杆率不断提升。随着规模不断攀升,风险在不断积累。
四是中小银行损失吸收能力亟待增强。伴随着盈利增速的趋缓,银行体系的杠杆管理压力不断凸显,资本压力持续加大。2017年以来,“穿透式”监管使银行理财对接的非标、委外业务计提更高的准备金,加大了资本合规压力。上市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损失吸收能力亟待增强。
去杠杆需科学把握节奏
基于上述分析,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团队认为,全面加强风险防控、夯实损失吸收能力、优化不良债权处置政策和信用环境,将成为下半年银行业风险防控的着力点。
首先,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企业的风险监控,主动压降“坏杠杆”,特别是“僵尸企业”授信、高风险企业授信,合理控制按揭贷款增速,使居民杠杆率水平处于稳定增长区间。
“应当科学把握风险化解节奏,兼顾银行、企业、社会利益,积极探索创新化解方案,在妥善化解银行风险的同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大局。”王家强认为,应合理调节杠杆增速,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效率较高的行业和地区,重点支持具有核心技术、行业竞争力较强、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行业内领先企业,对于符合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等政策的融资需求予以资源倾斜。
其次,银行股东及经营管理者应提高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容忍度,调整追求利润规模的考核导向,打破“正利润增速”的刚性要求,为压降“问题债权”提供缓冲期。
一方面,银行应探索发行永续债、可转股的二级资本工具、可减记优先股以及TLAC资本工具,根据汇率和利率中长期走势,增加海外资本筹集力度。
另一方面,应鼓励银行采取“以丰补歉”的分红政策,确保资本的积累;加快逆周期资本缓冲和国内系统性重要银行附加资本缓冲政策的落地;引导银行保持理性扩张节奏,使杠杆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让资金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实体经济边际产出较高的行业,远离金融泡沫较高的行业。
再次,鼓励银行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规模,加大市场化债转股力度,借助互联网化平台处置不良贷款;借助对外开放加速时机,利用境外市场化解境内不良资产。
同时,完善破产重整相关法律制度,优化破产重整中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司法程序,赋予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有效行使监督权、实质参与重整重大事项决策权利等,防止“假破产、真逃债”等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特别是加快建立失信企业和个人信息全国共享和惩戒机制,切实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