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金融家CURRENT AFFAIRS
中国金融家 / 正文

厚积薄发打造最佳托管银行

访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李勇

  步入新时代,工商银行资产托管业务不断交出亮点纷呈的精彩答卷:仅用短短四年的时间,托管规模实现了由5.8万亿元到16万亿元的巨大跨越,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遥遥领先国内同业。在连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的同时,工商银行也连续三年获评《亚洲银行家》“亚太地区最佳托管银行”奖项。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李勇带领全部门以宽广的国际视野、精湛的专业能力、先进的管理理念大力拓展托管市场密不可分。作为工商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条线的负责人,李勇也被《亚洲银行家》评为“2018年度中国托管银行家”。

  那么,工行保持领先地位的秘诀是什么?有哪些独居匠心的发展之道?在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开办二十周年和蝉联“最佳托管银行”之际,《中国金融家》杂志记者来到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位于北京金融大街的新办公地,独家对话李勇,听他讲述工行资产托管业务创新与发展的故事。

  打造最佳托管银行 助力工商银行“由大做强”

  “在总行党委正确领导下,在全行资产托管业务条线共同努力下,目前工行托管业务市场占比12%,四行占比高达35%,已成为工商银行所有业务中市场占比最高的品种之一。”谈起蓬勃发展的工行托管业务,李勇十分欣慰,“一家银行在单一业务领域能做到亚洲第一,并非易事。”在他看来,目前工行在每一业务领域中均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是工商银行实现由大到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那么,为何工行能蝉联“亚洲最佳托管银行”呢?这种“最佳”又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是在行业地位上,自1998年开办托管业务以来,工商银行一直在国内托管行业保持绝对领先地位,托管规模屡创新高,目前巳经突破16万亿元,领先第二位多达4万亿元,现已成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托管银行。”李勇告诉记者,“最佳”还体现在客户覆盖上,工行托管客户覆盖国内外市场的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截至2017年末,工行托管客户总数达5000余家,涵盖各类资管机构,在主要市场的托管客户覆盖率在50%以上,其中,基金公司覆盖率为72%,保险公司为54%,信托公司为93%,证券公司为84%。

李勇

  他进一步介绍说,重视科技力量也是工行领跑同业的一个秘诀。工行是国内唯一一家自主研发托管系统的商业银行,巳研究开发了六代托管系统。2017年9月投产的第六代托管系统,解决了托管规模和交易量快速增长导致的效率瓶颈,从效率、自动化水平、客户体验、风控水平四个方面实现托管系统的提升和突破,完成了包括25类主要功能模块、近700个功能点的新增或改造。此外,在产品服务上,工行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已经形成12大类完备的托管产品体系,主导和参与了国内托管领域的几乎所有创新活动,并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多项业务模式先后成为国内托管行业标准,引领了国内托管行业的发展潮流。同时,工行坚持“托管业务全行办”的发展战略,也是实现托管网络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关键因素。

  从“全行办”到“全球办” 托管业务发展战略因时而动

  2014年,李勇从工行黑龙江省分行行长任上,履新工行总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当时我国资产托管业务正面临爆发式发展的机遇。

  初到新岗位的李勇,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在对监管政策导向、市场行情走势、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后,迅速作出重大研判:国内大资管行业储备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2015年工行资产托管业务条线全面执行“托管业务全行办”战略,托管业务也逐步从同业中脱颖而出。

  “‘托管业务全行办’的核心思想是充分调动分行积极性、激发分行业务潜力,通过新设分部、产品移交、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收入激励等举措,形成合力,共同拉动托管业务增长。”李勇说。正是得益于“托管业务全行办”战略,工行托管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工行发展最快的中间业务之一。他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至今,全行托管规模由5.8万亿元增长到超过16万亿元,增长近3倍,托管业务成为促进全行经营转型的重要力量。“在资管行业过去几年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覆盖广泛的托管分部体系提供了更多发展着力点,帮助我们最大程度地捕捉到发展机遇。”他告诉记者。

李勇被《亚洲银行家》评为“2018年度中国托管银行家”

  “去年底,我们又提出对‘托管业务全行办’的战略转向,在新的阶段,由横向扩张转为纵深发展,由数量增长转为质量提升,围绕已有的21家分部‘重点办’,更加深入挖掘区域业务机会和增长潜力。”谈及下一步工行资产托管业务的战略发展,李勇向记者透露:“随着中国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人民币‘扬帆出海’,我们托管业务也要一同走向世界,将‘托管业务全行办’延伸至‘托管业务全球办’。”记者了解到,目前工行已有8家海外分行开办了托管业务,将服务延伸至全球90多个市场,并与18家国际托管银行达成了托管业务合作,初步搭建起工行自主的全球托管网络。

  借助第六代托管系统 巩固工行托管业务科技领先优势

  在李勇看来,高效先进的托管业务系统是托管业务稳定运作、持续发展的一把“利剑”。自开办托管业务之初,工商银行就坚持完全自主研发系统,经历了五代系统更迭,不断健全风险指标和制度体系,扎紧风险防控的笼子。

  “完善的系统功能和持续的系统更新能力是托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多年的经营实践使李勇不断深化对高效先进托管系统的认识。他告诉记者:“随着托管业务处理量不断增大,托管服务复杂程度日趋提高,托管银行的服务将大多通过托管系统来实现。同时,随着托管系统日趋完善,托管银行的业务经验将凝聚于系统模块中,专业能力最终体现为系统功能。”

  “近年来,工行托管规模高速增长,业务收益成倍提升,也使得业务处理压力急剧增大。2015年我行实现了托管规模翻番增长,由5.7万亿元增长到11.5万亿元。”李勇回忆说:“正是预见到规模增长带来的营运压力,工行在2016年就提出了第六代托管系统开发需求,重点解决系统处理效率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年多研发过程,第六代托管系统于2017年9月全面投产,成为国内首套分布式处理托管系统,在大幅提高系统处理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功能设计,优化托管网银、新增移动端托管服务、提升了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同时,该系统还新增了营运风险后督管理模块、业务向导及待办模块和实物券管理子系统,大幅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保障托管业务零风险运行。

  “第六代托管系统的投产,使工行托管业务科技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向国际一流的托管技术水准又前进了一大步,有利于巩固工商银行托管业务科技领先优势。”李勇说:“借助新系统,工行可以进一步完善客户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持续保持‘最佳托管银行’地位。”

  “强托管”“全托管”将成主流 做好投资者权益的守护人

  除了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外,李勇还有一个光荣的头衔——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他不断围绕“大资管”行业发展、监管、整治行业乱象等关键问题在全国“两会”上建言献策:2016年,他提出“大资管”要全监管,也要全托管,建议在国内大资管行业实施统一的“共同受托”托管模式,实现托管全覆盖。去年,他又提出大资管行业需要“强制托管”,并进一步建议全国人大研究制定托管法,在资产管理领域实行统一的“全托管”制度,要求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引入规范化、标准化的托管机制,实现托管全覆盖。

  多年的奔走呼吁有了真切的回应。他提交的相关建议已被吸纳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之中,资管新规第十四条提出,“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应当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明确要求所有资管产品进行托管,“全托管”、“强托管”时代正在到来。

  那么,资管新规的出台对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最近三年是中国资本市场行业蓬勃发展的三年,也是其野蛮生长的三年。资管新规既体现了严监管的工作要求,又起到了风险缓释的作用。”李勇告诉记者:“从短期看,资管新规要求资管机构回归资管本源、严控通道业务、禁止多层嵌套,资管行业规模将受到增长放缓、甚至萎缩的影响,托管行业规模增长也料将放缓。但从长期看,资管新规强调了商业银行独立第三方托管的重要性,明确了对各类资管产品的托管要求,对资管产品运作的规范性提出了严格标准,未来在资管行业发展过程中,托管人对于规范运作、防控风险的积极作用,将得到来自资管机构的更多重视,更有利于托管人独立第三方监督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专业价值的体现。”对于未来托管业务的发展空间,他话语间透露出十足的信心。

  李勇进一步介绍,目前,资管领域存在三种托管模式,一是公募基金领域的“强托管”模式,托管人承担共同受托职责,对投资过程中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实质性监控与监督,有效防范挪用风险。二是银行理财、通道产品领域的“弱托管”模式,托管人仅对资金划款指令进行形式性审核,无法全流程监督资金流转情况。三是P2P或部分私募股权基金领域的“无托管”模式,托管机制尚未引入这些领域。

  “过去,由于缺少法规依据,且托管人在合作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托管人履职常常受到管理人的干扰,被迫接受‘弱托管’甚至‘无托管’模式,导致托管独立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他告诉记者:“如今,资管新规明确提出了‘实施独立第三方托管’的要求,这有利于促进资产管理领域实行统一的‘全托管、强托管’制度。我们应当看到从‘弱托管’、‘无托管’向‘强托管’转化过程中的托管业务机会,发挥工行托管业务规范性、专业性、系统化等优势,协助和强化金融监管,做实托管服务内容,扩大托管规模。”

  记者手记

  既是“研究派”又是“实干家” ——记者眼中的李勇

  在一场明快而又深入的采访之后,记者对李勇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记者眼里,李勇既是一个“研究派”,也是一个“实干家”。在80年代获得北京大学本科、硕士学位后,李勇赴德国留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世界一流学府的学习经历赋予了他扎实的理论功底。李勇学成归国,先后在国家计委、国家信息中心、工商银行总行和国内外分行等多个岗位担任重要工作,金融行业丰富的履历造就了他今日出色的业务能力。“年富力强”、“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熟悉境内外银行情况”、“富有创新精神”……在李勇身上得到了精彩的体现。

  事实证明,在工行资产托管业务辉煌发展的背后,倾注着李勇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和心血。经过了多年的蓄力与发展,2018年5月,作为工行资产托管业务条线负责人,李勇被《亚洲银行家》评为“2018年度中国托管银行家”,可谓实至名归。

  “敢为人先”是李勇金融生涯最为生动的注脚之一。2002年,工商银行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办投行业务的商业银行,李勇先后任副总经理和总经理,主持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工作。在此期间,他带领员工积极探索符合国内监管政策要求、适应金融市场环境、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投行业务发展道路,创立了“商投互动”、“投行开路、商行跟进”的发展模式,开创银行类投行业务先河。

  2010年11月,被予以众望的李勇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转任工商银行黑龙江分行行长、党委书记。在他任职期间,分行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从系统内倒数第一跃为中等水平,全面扭转工行黑龙江省分行落后局面,对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正是因为带领工行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2012年李勇获得黑龙江省政府颁发的黑龙江省公路三年决战优秀个人奖,并获得全国总工会颁发的201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李勇又光荣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4年6月,李勇再次踏上新征程,担任工行总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李勇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制定实施“托管业务全行办”发展战略,建立分级营销、分层营运体系,将工行资产托管事业提升到全新高度。

  除了工作上的攻坚克难外,李勇也热爱理论研究,并在2016年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十分关注行业前沿发展,在业务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引领行业发展与规范。他长期担任工商银行总行博士后流动站指导老师和《金融论坛》杂志编委会会员,先后在金融领域发表多篇专业性论文,并撰写了《现代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等著作。

责任编辑: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