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三大任务
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成效显著
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企业并购重组的主渠道,有效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实际上,不管是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还是清理僵尸企业,都伴随着大量企业并购重组。
从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经济发展“三大变革”(即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有效扶持了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
作为市场经济最有活力和效率的一环,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稳定颇受瞩目。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资本市场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牢牢坚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根本使命,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和基础性制度,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取得重要成就。
显著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稳步发展的股票市场,形成了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联动发展的债券市场,形成了新三板市场以及区域股权市场健康发展的场外市场。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4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已经突破1.1万家,全国已设立40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达到1.7万家。
随着多层次资本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显著提升,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国家战略推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新股发行常态化,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今年前11个月,监管部门共核准企业首次公开发行386家,IPO家数和融资规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上市公司家数也由五年前的2400多家增加至3400多家,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生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大幅攀升,形成了较为显著的聚集效应,更多的优质企业享受到了资本市场的便利。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越来越多的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和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聚集资本市场,为资本市场更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强大正能量。
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企业并购重组的主渠道,有效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实际上,不管是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还是清理僵尸企业,都伴随着大量企业并购重组。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市场实施并购重组超过2000家次,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530余家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彰显。特别是,大量央企国企的整合,使得央企和地方国企的资源、产能得到有效整合,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从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经济发展“三大变革”(即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有效扶持了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过110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2016年初至2017年10月底,605家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有495家,占比达82%。这些企业研发投入大,技术领先,很多属于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依靠创新发展实现内生增长,为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战略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比如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方面,过去一段时间,证监会对贫困地区企业IPO、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实施“绿色通道”政策,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精准扶贫工作格局。
有效防控资本市场风险
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
近年来,证监会深刻汲取历史教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资本市场风险监测和防控,妥善处置各类风险隐患,有效遏制市场投机炒作。同时,证监会紧紧依托中央银行,不断健全风险防控和维护稳定的协同机制,防范化解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的风险。
从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率看,今年以来,证监会始终保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着力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重拳整治金融乱象,净化市场环境。比如,针对市场内幕交易、欺诈发行、市场操纵、无照乱办金融、非法交易场所乱象等问题,证监会坚守监管本位,主动出击、重拳治乱,平稳有序化解邮币卡类、贵金属、微盘交易等风险,积极应对概念股炒作和代币发行融资(ICO)等风险苗头,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查办一批违法信息披露、财务造假等大要案。同时,证监会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各项制度建设,补足监管“短板”,进一步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权威。
为防范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金融风险,证监会于今年5月表示,各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从事资管业务要坚持资管业务本源,审慎勤勉履行管理人职责,不得存在让渡管理责任的通道业务。此后11月17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由于券商基金等资管机构的通道业务占比较高、规模较大,因此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的相关规定,对券商基金通道业务影响较大,有利于防控资本市场风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对此,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近日明确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要求,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审慎高效应对,坚决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大局。
稳步推进“四梁八柱”改革
过去一段时间,监管部门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基础性制度。
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今年以来,证监会持续推进股票发行制度和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不断提高发行审核质量和效率,遏制“忽悠式”重组,强化公司治理,进一步夯实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今年9月末,证监会正式聘任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在新一届发审委委员集体履职仪式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指出,要强化对发审委和委员的监督机制。证监会党委已经决定成立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监察委员会,对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面的监察,对发审委和委员的履职行为进行360度评价。此外,证监会发布了新的上市公司减持规定,从严规范股东减持行为;完善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信息披露规则,对重组预案披露内容、“穿透”披露标准等事项予以更新。
为了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规范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今年7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核心是强化经营机构的适当性责任,实现将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合的投资者。同时,中国证券业、期货业与基金业三大协会分别公布了各行业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沪深交易所、中金所等均发布了相关修订版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实施办法与操作指引等。
目前,我国A股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也是全世界第一大新兴资本市场,而且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资本市场。在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道路上,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推动双向开放。比如,近年来相继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A股成功纳入明晟新兴市场指数,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司治理委员会,成功入股境外交易所,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依然在路上,未来的相关举措值得期待。对此,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持续改革股票发行、退市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优胜劣汰机制;积极引导各类长期资金有序入市,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推动证券法、期货法以及私募基金管理条例等修订或制定工作;积极构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新格局,落实放宽证券期货行业外资准入的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