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十届陆家嘴论坛CURRENT AFFAIRS
第十届陆家嘴论坛 / 正文
从金融科技、供给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普惠金融仍然是监管和市场关注的焦点。在6月14日召开的“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上,不少嘉宾就这一话题展开探讨。在他们看来,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金融科技的运用,为普惠金融解决了不少难题。但需强调,一些金融不可持续或者新型业态业务模式存在乱象问题仍然值得关注,普惠金融的发展依然需要各方付诸努力。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新时代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着很多机遇:第一,中国发展普惠金融有制度优势和体制优势。第二,在近几年推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机构和产品供给体系,各类发行机构非常多,也产生了一些新型的专业化信贷机构。第三,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技术在中国金融领域应用非常快,助推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普惠金融效率。

  伴随着金融科技的运用,当下,中国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金融科技给普惠金融带来的利好,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表示,普惠金融本身面临两个互相矛盾的可持续性问题——价格过高,接受服务需求方没有获得持续的发展;价格过低,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可能就没有持续的动力。“决定价格关键变量是成本,所以我们觉得科技金融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成本问题、降低运营成本。”他表示。

  金煜谈到,以上海银行为例,过去一年多,该行为1600万客户提供金额三四千元人民币左右的贷款,主要用途在消费场景。“这大大扩大了我们的边界,94%的客户不是在有分行的地区消费,这样金融科技的延伸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给我很大信心。”在他看来,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了消费增长,也让银行能够获取更多客户。

  另外他还谈到,就实践来看,供应链的相关应用在普惠金融领域会非常有前途。传统方面,在贸易真实性、运营成本、风险都存在很多问题。供应链融资表面上是要解决核心企业供应链问题,实际上还可以解决核心企业上下游问题,解决大企业和数以百计中小微企业服务问题。“我们有一个数据的判断预测,到2020年,整个市场需求大概会达到15万亿到20万亿元,空间非常大。做好这个工作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非常有价值和意义。”

  除了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外,李均锋认为,政府和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货币信贷政策和财税政策,对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进行差异化监管,为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提供激励。另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转型,金融业也在调整,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一些竞争过度的领域,对于杠杆率过高的企业实行降杠杆去过度化融资;在一些创新领域、新型产业,特别是小微、“三农”这些薄弱领域加杠杆,使这些领域能获得更多金融服务,这也是推进普惠金融的一个优势。

  李均锋强调,为更好推进普惠金融,首先,要从供给侧解决精准发力,解决还没有金融服务的企业和人群的问题,让他们有均等机会去享受金融服务这种公共产品。

  其次,要在解决享受普惠金融好不好的方面精准发力,采取办法,降低普惠金融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效率,使客户享受到价格合理的普惠金融服务。

  第三,要从机构侧发力,继续打造多层次的普惠金融机构供给市场,还要培育发展地方发展银行,使地方发展银行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服务于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

  第四,从普惠金融供给机制上发力。要求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业务建立单独核算,资源配置、信贷人员、考核机制上要有专门政策。在政策上,进一步打造发展普惠金融的合力。

  事实上,在当天的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透露,人民银行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协商出台对小微企业改善服务、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综合政策。他强调,这样会形成几家“抬”的格局——央行从货币政策、准备金、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成本等方面支持小微企业获得服务;同时,实行差异化的监管,调动商业银行内部的积极性,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财政实现优惠的税收政策,大大改进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情况。

  当然,建立普惠金融领域监管透明度和市场约束机制也尤为重要,一方面,这使得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业务情况得以向市场充分披露,接受市场与金融消费者的监督;另一方面,政府和监管部门要披露普惠金融供给方的名单,对那些打着普惠金融旗号,实际上要赚快钱甚至非法集资的机构进行规范和打击。同时,让金融消费者进一步增强在金融消费中的风险意识和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