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特别策划CURRENT AFFAIRS
特别策划 / 正文
鹭江潮水连海平 改革开放40年厦门经济金融发展纪实

  在处于闹市区的厦门火车站附近,有一栋“华星大厦”。这栋楼在鳞次栉比的厦门市区看起来并不起眼,设施和外表甚至略显老旧。但在厦门国际银行副总裁黄大庆的印象中,这栋楼却是他对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发展的难忘记忆之一。

  “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香港开发商来厦门开发的第一栋高层大厦。当时国内还没有商品房的概念,房地产的开发贷款也无从谈起。”黄大庆回忆道,“厦门国际银行当时从香港引进了楼花按揭这一金融服务产品。香港开发商拿着这栋楼的设计图纸(粤语即‘楼花’)找到我们时,我们便给他做了楼花按揭。”

  1980年,厦门经济特区获批设立,最初的面积只有小小的2.5平方公里。40年春去秋来,改革开放,鹭江潮起,两岸往来,沧海桑田。现如今,这座充满时代印记的大厦安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周边楼宇拔地而起、城市道路车水马龙和厦门港的货物进出。

  在经济发展的背后,金融业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一组数据显示,1980年,厦门只有5家银行和1家保险公司,全年金融业增加值910万元,占当年GDP的1.4%。

  而到了2017年末,厦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4家,证券期货机构153家,保险公司主体38家。2017年全年金融业增加值491亿元,占GDP的11.3%。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行长李伟平所言:“从1981年到2017年特区建设的37年,也是厦门金融业从小到大、从单一到丰富、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成长的37年。”

  合资银行:银行业改革开放试验田

  1985年,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成立,直到今天,这都被视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改革开放催生了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境外资本纷至沓来,特别是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华人企业成为在大陆投资经商的主力军,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能够为其配套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黄大庆说。

  但当时的银行业仍是国有银行体制,基本上只服务于体制内经济,无法满足外资企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基本金融需求。因此,中国银行业亟待引入竞争机制,启动改革开放。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外合资银行顺理成章地被推到了银行业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可以说,厦门国际银行的成立在中国单一国有金融体制的空白处写下了浓重的一笔。随后,在上世纪90年代,中外合资银行的创办进入高潮,上海巴黎国际银行、福建亚洲银行、浙江商业银行、华商银行、青岛国际银行、华一银行等相继成立。

  地处东南沿海,自古以来福建的经济发展就与海外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集中了众多外资企业,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具有高度外向型特点。作为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自成立伊始就主要面向这些外资企业开展业务,包括厦门松下电子、ABB开关、建松电器、林德叉车、林德气体、诺尔起重设备等。

  潜移默化之中,合资银行为外资企业提供的资金融通、结算往来、财务咨询等金融服务,也为完善国内投资环境、增加外商投资信心、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发挥了作用。

  在各项业务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情况下,厦门国际银行开始积极寻求欧美战略投资者入股,使股权进一步多元化,以便通过引进发达国家股东学习到先进的银行管理技术,同时也可通过充实资本实力进一步实现加速发展。1991年,厦门国际银行引进了亚洲开发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美国赛诺金融集团3家外资股东,合计持有25%的股权,成为国内第一家引进国际金融组织和美国、日本等国战略投资者的法人银行。

  这一做法开创了中国银行业战略引资的先河,比中国加入WTO后中资银行掀起的引资热潮早了10年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后,厦门国际银行拥有了国际化的股权结构、全球范围内金融专家组成的董事会以及长期与国际接轨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这对于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意义非凡。

  使命抉择:合资银行转制中资银行

  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于中外合资银行来说,也是如此。黄大庆表示,从厦门国际银行1985年成立到21世纪初的这20年,合资银行的使命便是引进境外资本、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和培养人才。

  2010年前后,股份制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涌现,厦门国际银行也于此时启动了股份制改造。2013年,厦门国际银行完成了老股东股权转让、引进新投资者并增资扩股、股份制改造,银行性质从中外合资银行转变为中资城市商业银行,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完成整体改制的合资银行。

  同一时期,此前成立的中外合资银行也纷纷转制为中资银行或外资银行,标志着以引进境外资本和经营管理技术为己任的首批合资银行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此后,厦门国际银行形成了“多股东、小比例、多种经济成分”的股权结构,也解决了银行性质问题带来的新业务申请、新机构设立和资本补充受限三大瓶颈,进入优质高效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厦门国际银行重启了分支机构增设;另一方面,业务条线由最初的公司、金融市场两大条线发展为较为完整的公司业务、零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金融机构业务四大业务条线格局。截至2017年年末,厦门国际银行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不良贷款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与传统城商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厦门国际银行在业务发展上仍有着鲜明的国际化特色,这主要与其国际化的历史沿革有关。2017年3月,厦门国际银行成功收购了中银香港所持有的集友银行的控制性股权。再加上在澳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厦门国际银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横跨陆港澳的战略布局优势。

  目前,厦门国际银行的跨境金融业务占比超过20%。“厦门国际银行一直是跨境金融的方案专家,这也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特色业务。基于陆港澳三地布局的优势,如果内地分支机构的客户有在港澳的金融需求,我们的港澳附属机构就可以来直接对接。这样的境内外联动可以增加客户粘度,是我们近年来业务发展的一大动力源。”

  台资背景银行:服务大陆台商实业

  五缘湾,是厦门著名的城市地标,寓意“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五缘汇聚,代表着厦门和台湾地区一衣带水的紧密联系。这样的地缘关系让厦门成为联系大陆与台湾地区的重要窗口。

  1993年,28岁的台湾同胞邱显镜带着家族企业协能拉链来到祖国大陆,在厦门投资设厂,做起了拉链生产和内销生意。“早期我在大陆融资很困难,直到2008年起接触了厦门银行开始有了好转。”

  这一年,厦门银行成功引进台湾富邦金控的全资子公司富邦银行(香港)作为战略股东,成为大陆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具有台资背景的城市商业银行。

  台资股东的引入对于厦门银行来说,不仅意味着资本实力的扩充,也带来了台湾本土银行的经营服务理念、产品和模式,让台商企业、台籍人士在大陆享受专属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厦门银行副行长刘永斌表示,目前厦门银行是大陆首家成立台商业务部的银行,2013年厦门银行进一步成立新兴金融部,从台湾地区引进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类贷款产品。针对台商的特点,厦门银行还推出了一些“两岸通”美元及人民币速汇、外保内贷、保理业务、传真交易业务、新台币兑换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产品服务。

  “外保内贷、内保外贷、直接在大陆借款,这些方法我都有采用,主要是看哪里的资金成本比较低,例如前几年直接借人民币利率比较低。”邱显镜说。

  目前厦门拥有10家具备台资背景的金融机构,覆盖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融资租赁等子行业。在邱显镜看来,这也给有金融需求的台商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经过20多年发展,邱显镜的三力拉链有限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总投资额由1990年的100万美元增至1000多万美元,并进一步在湖北投资设厂。改革开放至今,像三力拉链一样在厦门的台资企业已超过4000家,他们中有不少成为了行业先导者。很多企业从厦门走向两岸、走向世界,在厦门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04年,不到30岁的台湾人叶信良在厦门设立巨山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的台商企业中,叶信良说自己属于“后半面”了。叶信良的父亲在台湾主营渔业绳索、游艇绳索生产,来到大陆的叶信良则将重心放在安全用绳索、高空防护装备、海洋工程绳索方面,是十足的高科技材料行业。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能否从银行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对叶信良来说是一个涉及到“安全感”的问题。谈到在大陆和台湾地区融资情况的对比,叶信良说,“虽然银行都是用不动产进行评估,但台湾地区的银行同时会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本身所处行业前景以及是否属于政策支持的行业。”这一点,在引进了台湾地区战略投资者的厦门银行身上也有所体现。

  引活水、去污水,开放的意义也同时体现于此。“现在台湾地区经济不好,两个字可以解决,就是‘开放’。”叶信良说。

  经贸往来密切:两岸金融合作不断深入

  “两岸天然的联系是割不断的。”李伟平说。目前厦门有超过4000家台资企业,数万台湾居民在厦门生活、工作。在两岸往来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厦门的台资金融机构从无到有,金融机构的对台业务也从无到有。在这一背景下,金融业也在两岸经贸和人文交流中发挥了进一步的促进和融合作用。

  2002年,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直接开往瑞穗实业银行台北分行的信用证顺利付款,标志着内地银行与台湾岛内银行间开始直接信用证往来。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各方对于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便是一项独具厦门特色的两岸人民币清算机制,凸显了厦门在两岸货币清算中的重要桥梁作用。截至2017年年末,已有23家台湾地区银行在厦门17家银行开设了43个人民币代理清算账户,累计清算金额963.87亿元。

  “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可以看作是两岸金融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李伟平表示,在这个框架基础之上,金融机构可以探讨同业合作方面的更多可能性,例如目前厦门银行已经可以代理台湾银行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

  两岸人民币现钞直接调运方面,2014年1月20日,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正式推出两岸人民币现钞调运。在此之前,台湾岛内人民币现钞主要通过中银香港向台湾调运。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累计执行对台人民币现钞调运332批次,金额总量102亿元,净回笼58亿元。

  “尽管台湾地区人民币现钞回笼只有厦门一个主渠道,但人民币现钞进入台湾的渠道非常多。台湾地区人民币现钞呈现净回笼也说明两岸经贸人文往来的程度在加深。”李伟平说。另外,2012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七届的海峡金融论坛,也是两岸金融交流的重要平台。

  2018年2月,国台办、发改委等部门提出了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以及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31条措施。2018年4月,厦门进一步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包含60条具体措施。

  其中金融方面的措施提到,在厦门开通两岸征信查询业务,推动两岸征信信息互联互通。成立中国(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两岸信用服务中心,服务台资企业征信需求,为台商通过信用报告融资贷款提供便利,对区内台资企业信用融资贷款的利息或担保费用提供适当补贴。

  “自贸区的金融政策很多已经全面推广,也覆盖到了台资企业。下一步自贸区政策和两岸合作交流政策在金融方面会做更多联动和统筹。”李伟平说:“厦门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面向台湾地区、面向‘一带一路’,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

  开放新时代:金融机构的新机遇

  2018年,金融业迎来了更大力度的新一轮对外开放。作为中国境内极少数在港澳均设有附属机构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的国际化定位,也使其看到了澳门国际银行和集友银行两家港澳本土银行在这一轮对外开放中可以担当的新使命。

  2017年,澳门国际银行设立广州分行,正式进军境内市场,不到1年时间,澳门国际银行广州分行总资产已经突破100亿元。“中国经济繁荣发展,泛珠三角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为澳门国际银行和集友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黄大庆表示,集友银行在服务本港的基础上,也将积极挺进境内市场。

  “‘走进来’是为了更好的‘走出去’。如果港澳机构能够按照国家鼓励的政策方向在境内投资和拓展业务,也有助于增强实力以更好地在境外发展。”黄大庆表示,集友银行也在积极研究利用其东南亚股东背景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辐射东南亚市场。“不管在任何时候,境内外联动和跨境金融服务始终是我们的重点发展领域。”

  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则与之相反。作为台湾地区“通路最广”的银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已经拥有超过100个海外分支机构,着重看重的是大陆市场。

  2016年,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厦门分行作为首家台资银行正式进驻厦门自贸片区,同时取得全资人民币经营资格。这意味着其可以为当地客户和台商提供完整的人民币、外币金融服务。

  “当客户要‘走出去’的时候,我们的100多家海外平台优势就体现得很明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厦门分行行长翁世雄表示,该行主要以贸易融资、国际保理业务为主。“这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一项利好是,近期我们已经获准参与衍生产品交易。因为贸易融资业务做得比较多,再加上近几年汇率频繁波动,客户和我们自身对于衍生品交易的需求都比较大。”

  今年4月,由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国美控股集团、厦门金圆投资集团合资成立的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筹建。

  翁世雄表示,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在台湾地区消费金融业务市场占有率第一,在产品创新及风控管理等方面具有“经验优势”;国美控股在大陆的1700多家自营门店和电子商务平台可为消费金融业务提供“场景优势”;金圆集团则是厦门市属国企,可为合资公司提供“在地融资优势”。

  现在,这家两岸合资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入驻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两岸金融中心。不远处,即可眺望到与厦门岛咫尺相邻的大金门、小金门。

  新一轮红日在远方的海岸线上冉冉升起,两岸将共同沐浴新一天的阳光雨露。

  改革开放40年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金融业。正如这个曾经偏僻的海防小岛已经蜕变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城市,中国金融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如果说金融业唯一不变的定律就是时刻都在变化,那么它也必将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继续搏浪前行。

责任编辑: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