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了,贸易投资才能实现更大跨越
写在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之际
位于福建厦门自贸区海沧港区的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又被称为“魔鬼码头”。当记者来到这里时,港区内空无一人,龙吊、拖车正在自动运行,进行着集装箱的装卸、堆存等一系列作业。
这是全球首个第四代自动化码头,也是中国首个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传统码头作业中男性居多,但现在有了自动化码头,女性也可以在操控室里进行作业。”一位码头员工笑称,“操作方法就跟玩抓娃娃机差不多。”
2017年,包括传统和自动化码头在内的远海码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70万标箱,同比增长50%。全年厦门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首次超过高雄港,位居全国第7位、全球第14位。
从曾经偏安一隅的小小渔港,到如今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的重要港口,厦门港的每一票货物进出都承载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而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的一系列便利化政策,则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
全口径跨境融资:释放政策红利
记者从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了解到,福建自贸区挂牌以来,共计推出金融创新举措21项,在跨境人民币使用、外汇管理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优化金融监管方式、促进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加快融合的良好格局。
“基于中外合资企业这一性质,我们的融资渠道比较多样化,包括当地银行融资、财务公司融资、股东贷等。”谈到企业的融资环境时,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公司财务总监范承超特别提到:“近几年来,全口径跨境融资这方面的政策对我们是很有利的,企业融资渠道多了,自主选择也多了。”
范承超提到的全口径跨境融资政策源自人民银行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区内企业和全国27家银行业机构开展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政策。企业和金融机构可在与其净资产或资本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人民银行、外汇局对企业和金融机构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企业改为事前签约备案,金融机构改为事后备案。
“中资企业以前是不可以借外债的。厦门自贸片区的跨境融资政策在2015年出台,当时的市场环境是境外资金价格比境内低,因此这是一个政策红利。”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沈绿杨说。
2016年5月起,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已经推广到全国。据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末,福建自贸区内企业根据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借入外债50笔。(因自2017年5月起,此前与跨境融资政策相关试点已停止,外债比例自律管理模式下融资额不再统计。)
采访中,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也是各方频频点赞的一项业务。一家总部位于厦门、从事跨国物流和大宗商品进口的公司的财务总监说,其平台公司在境外获得的融资较少,通过资金池下的人民币往来,可以在境外公司存在资金缺口时为其提供便利的资金支持,跨国企业境内外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考虑到融资租赁企业借用外债购买标的物的特点,福建自贸区支持融资租赁公司收取外币租金,以便利企业资金运用、规避汇率风险。在政策的支持下,厦门自贸片区飞机租赁业规模居全国第三位。
可见,自贸区金融政策在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节约财务成本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速度。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行长李伟平所言,“金融开放了,贸易投资才有可能实现更大的跨越。”
另外,福建自贸区的一些金融创新举措也在促进两岸金融交流合作方面先行先试。其中,福建自贸区已率先开通台企台胞在台湾地区的信用报告查询业务,相关台资企业和台胞累计获得贷款6000余万元,该项业务今年拟在福建全省全面推开。
自由贸易“单一窗口”延伸金融服务
所谓自由贸易“单一窗口”,是指企业只需要和一个“窗口”打交道,即通过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一次性向各相关政府部门递交货物进出口或转运所需的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这是提高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可使涉及国际贸易相关方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更为流畅和简化,从而降低贸易和运输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
“以往货物通关时,企业需要向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口岸监管部门分别递交材料。现在有了“单一窗口”,企业一次性递交的材料便可以供多个部门使用。”厦门自贸试验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企业直接与口岸联检单位实现报关报检申报数据往来,原本七八个人要做四五个小时的申报业务,现在一两个人,十来分钟就能办妥。”
2015年4月,福建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自贸试验区试运行。其中,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运行以来,平台用户数突破6000家,间接服务企业2.6万家;报关报检企业录入数据简化32.7%,货物申报效率提升50%以上,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由以往的4小时降至5-10分钟;检验检疫申报时间由此前的1.5天降至2.5小时,每年为船方节省通关时间2500个小时。可见,“单一窗口”提升了通关效率,给企业业务开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在此基础上,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不断拓展功能前伸后移,通过与税务、金融、保险等行业对接,实现业务向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环节的覆盖。
2015年6月,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分段担保业务系统上线试运行,银行和“单一窗口”开始联合为企业提供便利通关服务。上述负责人表示,该系统通过对物流、单证流和资金流进行全链条电子化操作管理,既满足了企业动态的提货担保需求,也让银行在企业服务、资金监测方面探索出了新模式。
2017年4月,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退税功能正式上线, 实现出口信息“零录入” 。继上海之后,厦门成为第二个可以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实现出口退税的城市。截至目前,已有238家企业使用“单一窗口”退税,累计退税金额3.3亿元。
另外,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与福建省金融办联合推动全省首家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正式上线运行。为银企双方线上发布金融产品和资金需求信息提供实时互动对接服务,提升企业金融支持可获得率。
据介绍,“单一窗口”平台上线后,日单证处理量从2014年底的3万票,增加至2015年底的16万票,现在的日处理量是27万票。
“这其中的大部分增量要归功于近两年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这位负责人说。
改革开放40年,始终伴随着新经济形态对传统贸易模式的颠覆。在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更加标准化的政府服务、更加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更加现代化的制度体系需要加速跟上。其背后的核心无异于四个字:制度创新。这也是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