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P2P网贷行业不算“太平”。
6月份以来,随着网贷备案延期大局基本已定,加之行业内的个别平台相继出现了“暴雷”事件,整个网贷行业出现一些迷茫情绪。一些平台投资人内心产生了困惑,到底是该继续投资、观望,还是应该直接离场?何去何从成为难题。
对于此,有互金业内专家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暴雷”事件的发生是网贷行业推进合规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今年以来,随着互金强监管的继续强化,本身存在问题的平台必然会加速退出市场,留下的平台则需加快自身合规建设。
淘汰加速 平台退出潮仍在继续
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末,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1872家,相比4月底减少了5家。据不完全统计,5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38家,其中问题平台10家(提现困难8家、跑路2家),停业平台28家。截至6月21日,6月新增问题平台达到了13家。
可见,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网贷行业优胜劣汰的速度在持续加快,平台退出潮仍在继续。
记者了解到,一方面一些平台在经营难以为继之后,会选择良性的方式清盘退出,在停止运作后将所有资产出售,变回现金,去偿还未付清的债项。同时,一些平台对于自身经营出现的问题,通过“跑路”等恶性方式离场。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近两年来网贷监管的逐步升级,行业正本清源、优胜劣汰的效应正在显现。
从P2P行业5月份的成交额中便可见一斑。据网贷之家统计,2018年5月份P2P网贷行业成交量为1826.6亿元,在运营平台数量减少的情况下,行业成交量比4月小幅回升,上升幅度为5.53%。截至2018年5月底,我国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71584.64亿元,突破了7万亿元大关。
备案延期 平台合规建设仍不放松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6月中旬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公开表示,今年内无法完成P2P网贷备案工作。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备案时间调整后,整个网贷行业或将迎来更高的门槛。监管层对网贷平台实行的最终检验关口延后,为行业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但《金融时报》记者通过采访业内人士发现,多数平台仍在为备案做积极的整改工作,加快合规化进程,并未因备案延期而停止推进自身的合规建设动作。
事实上,自去年网贷整治办下发《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以来,行业内各家平台选择推进合规化建设的路径有所不同。有的平台选择通过增资上市等手段,扩大自身资金储备;有的平台全面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为平台及服务增信;还有些平台则将以往的业务进行精细化拆分,完成自身转型,从而明确监管主体的行为。
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真融宝启动了集团化战略升级,剥离出“真金服”平台独立运营开展网贷信息服务业务。在推进合规进度的同时,稳步扩大平台的成交量,截至2018年5月底,真金服平台累计借贷金额已超过440.8亿元人民币,已为244万用户赚取了13.46亿元收益。
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备案延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平台合规成本的增加,但对行业的重新梳理有利时机,可以良币驱逐劣币。总体而言,合规化模式、精细化运营、严谨化风控是平台的重要基础,将促使行业修炼内功,回归金融科技本源,守住金融底线,提升科技效率。
理性应对 投资者需从严挑选平台
对于投资者而言,无论是网贷监管的升级,还是平台自身合规化进程的加快,都将有利于净化投资环境,筑牢网贷行业安全的“防火墙”,从而使投资者的自身利益得到进一步保护。
面对一些“暴雷”事件的发生,还是有一些投资者表现出了迷茫情绪。
“今年以来,明显感到步子要迈得慢一些了。”网贷投资者王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面对此种担忧,业内有专家表示,从目前来看,往往以恶性方式退出市场的平台多为高息平台,以高息吸引客户进行投资,而其自身经营往往不合规,平台资金链本身存在问题,对于这种平台,投资人需格外谨慎,切忌受到高息诱惑盲目跟进。
有业内人士建议:投资有风险,出借需谨慎。在备案还未到来的时期内,投资人仍需从严挑选平台,理性入场投资。投资者在挑选平台时,可以重点关注平台合规化推进的进展、信息披露的透明程度,尤其是平台审计报告、银行存管以及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等关键性指标。
在吴雅楠看来,投资者还需把握以下几点投资原则。首先,应该建立合理收益率预期。在宏观去杠杆的环境下,个人与行业的融资压力都加大,还款来源和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平台收益率超过10%,投资者需要特别小心和关注。其次,对于网贷平台的运营团队要重点研究,是否有专业从业经验很重要。最后,对于平台的存管要特别关注,对于存管的质量和核查、底层资产的透明性和真实匹配,投资者需要有调查。